当前位置:

用醋熏屋子可以预防流感?

2025年11月28日 08:56来源:科学辟谣


“流感季,用醋熏屋子可以预防流感。”

 

冬天到了,流感频发,很多人都说用醋熏蒸房间,可以净化空气,预防流感。

流言分析

这种说法没有科学依据。

 

用醋熏屋子,并不能防治流感,更不会起到有效杀菌的作用。食用醋的主要成分是乙酸,虽然高浓度的乙酸有杀菌作用,但食用醋里的乙酸浓度并不能达到杀菌标准。

 

用醋熏蒸房间不仅对杀菌无效,甚至可能带来健康风险,刺激呼吸道。

 

 

又是一年流感季。

办公室里不断响起咳嗽声,家庭成员轮流发烧,身边请假的人数猛增。为了避免中招,大家都纷纷开启了全方位的防流感措施,除了注射疫苗、勤洗手、戴口罩、通风等方法,一些带有老经验、老偏方的方法也会悄悄卷土重来。

 

其中,最常被人们使用的莫过于用醋熏屋子。

 

“用醋熏屋子,能杀菌、净化空气,预防感冒!”

 

“熏一下,空气中的细菌病毒都死光了。”

 

“学校以前都是用醋熏,孩子都不容易感冒。”

 

“醋是天然的,比化学消毒剂安全多了。”

 

这条神奇的偏方常常以“老人们都这么做”“以前乡下都靠这个”“比 84 安全”等的姿态出现在各种聊天群、家庭群、社区群里。甚至有的学校、托儿所、办公室等场所也曾跟风操作过。

 

但是,问题来了——一瓶瓶的醋倒下去,这病菌真的被杀灭了吗?真能预防感冒,甚至是流感吗?

 

图片

图片来源于网络

 

酸味再浓,也无法杀菌,

更无法灭活流感病毒

在没有现代消毒手段的古代,古人确实曾用醋来除味、驱虫、净化空气。但那个年代并不了解微生物的概念,所谓“秽气”“瘴气”,其实是人们对传染病传播的一种朴素解释。那时的“熏醋”只是用来掩盖异味,或在密闭空间中产生轻微的酸性环境,以为能“驱邪避病”。

 

在现代科学看来,这种方法顶多能让空气中暂时带有酸味,而无法起到真正的消毒杀菌作用,更谈不上防治流感。

 

食用醋的主要成分是乙酸,普通白醋或米醋中的乙酸浓度大多在 3% 到 6%之间,其余则主要是水和少量风味物质。

 

乙酸确实有一定的杀菌能力,但需要在高浓度(≥10%)时,且直接与需要消杀的物体接触一定时间,才能实现杀菌效果。简而言之,就是高浓度浸泡,才能有一定的杀菌效果,但即使如此,其杀菌效果也算不得高效。

 

而食用醋本身的醋酸含量就很低,而在房间内加热醋所产生的乙酸蒸气在空气中的浓度更是远远达不到杀菌阈值。也就是说,无论房间里充满了多少刺鼻的酸味,空气中的乙酸浓度依然不足以对细菌造成任何实质性伤害。

 

图片

图库版权图片,转载使用可能引发版权纠纷

普通细菌如此,流感病毒则更是如此。

 

流感病毒是一类典型的有包膜病毒,其外层包膜由脂质结构组成,只有破坏包膜,病毒才会失去感染能力。真正能够破坏病毒包膜的物质,往往需要具备较强的化学反应能力,例如含氯消毒剂、酒精、季铵盐类消毒剂等,而低浓度乙酸是达不到这个要求的。

 

醋熏的原理既无法破坏病毒结构,更无法切断流感病毒的传播链。因此,无论从病毒学研究还是实际实验结果来看,醋熏都不能对空气中的流感病毒产生灭活效果,更不可能作为一种对抗流感的防护方式。

 

熏醋对健康的影响

尽管酸酸的空气对细菌、病毒算是“无害”,但对于我们的健康却有一定的影响。

 

醋熏带来的强烈气味会对呼吸道产生刺激,尤其是对于呼吸道娇嫩的儿童、呼吸系统脆弱的老人、患有慢性呼吸道疾病的人等来说,乙酸蒸汽会增加咳嗽、喉咙刺痛、眼部刺激甚至轻度呼吸困难的可能性。

 

许多人在醋熏后反而觉得喉咙干涩发痒,会误以为这是所谓的杀菌反应,但其实是呼吸道黏膜受到刺激导致的典型反应。也就是说,醋熏不仅没有起到保护作用,对某些体质较弱的人来说反而可能造成额外负担。

 

图片

图库版权图片,转载使用可能引发版权纠纷

 

真正有效的流感季防护,是它们

 

想要保持室内空气的清洁,主要的方法包括以下几种:

1

自然通风

最简单、最有效的方式。每天定期开窗通风,可显著降低空气中病原体浓度。建议每 2–3 小时通风一次,每次 15–30 分钟。
 

通风能稀释空气中可能存在的病毒颗粒,同时保持室内湿度、氧气充足,是防流感的首选措施。

 

2

机械通风与空气净化

在冬季或密闭空间,可使用带有 HEPA 高效过滤网的空气净化器。HEPA 滤网能有效拦截直径≥0.3 微米的空气颗粒物,可以拦截如花粉、灰尘、细菌、病毒、霉菌孢子、烟雾等等。


对公共场所、医院等人群密集区域,则可通过中央空调系统增加新风比例、安装空气消毒装置等方式进行机械通风。

 

3

紫外线消毒

是医疗机构常用方法之一,通过紫外线(波长 254 nm)照射能直接破坏病毒 DNA 或 RNA 结构,从而失去活性。不过要注意的是紫外线灯仅限无人环境下使用,直接照射皮肤或眼睛会造成伤害。

 

家庭可使用具安全防护设计的空气循环型紫外消毒器。

 

这些空气消毒措施,不仅仅适用于流感季,也可以作为我们维持日常室内空气清洁的方式。

 

图片

图库版权图片,转载使用可能引发版权纠纷

而回到流感季的防护本身,最有效的防护措施就是注射疫苗,生活中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勤洗手、注意个人卫生礼仪、对高频接触表面进行适度消毒、在密集场所佩戴口罩等。尽管看似朴实,但它们才是真正科学、有效的流感预防方式。

 

 

照“谣”镜

 

这类谣言特点鲜明:一是夸大单一因素作用,将物质局部特性或习惯无限放大,误作解决复杂健康问题的良方;二是简单归因误导,把个别现象或传统做法直接等同普遍有效方案;三是缺乏科学依据,不说明有效条件,还可能隐瞒方法本身风险;四是借传统或生活经验包装,利用直观感受增可信度,却脱离科学验证,易让人误作“祖辈智慧”轻信。

 

识别类似谣言的核心是,警惕“单一因素解难题”的方案;对绝对化表述存疑,多方求证,不被经验或情绪误导。

 

 

 

 

 

策划制作

作者丨施南平 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

审核丨唐芹 中华医学会科普专家委员会副秘书长、研究员、国家健康科普专家

策划丨甄曦

责编丨甄曦

审校丨徐来、张林林

 

本文封面图片及文内图片来自版权图库

转载使用可能引发版权纠纷
原创图文转载请后台回复“转载”

 

图片

点亮“推荐”

一起涨知识!

图片